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 课程简介
    • 第1章 计算机与信息化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本章导读
      • 1.1 计算机概述
        • 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 1.1.2 计算机的分类
        • 1.1.3 计算机的特点
        • 1.1.4 计算机的应用
        • 1.1.5 新型计算机展望
      • 1.2 计算及信息化社会
        • 1.2.1 “信息”释义
        • 1.2.2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概念
        • 1.2.3 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 1.2.4 信息化的类型
        • 1.2.5 信息化与社会发展
      • 本章小结与课程思政
    • 第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本章导读
      • 2.1 计算机中数制及其转换
        • 2.1.1 不同的进制
        • 2.1.2 进制间的转换
      • 2.2 计算机中信息的编码
        • 2.2.1 计算机中数值数据的编码
        • 2.2.2 计算机中非数值数据的编码
      • 2.3 计算机系统
        • 2.3.1 计算机硬件系统
        • 2.3.2 计算机软件系统
        • 2.3.3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与课程思政
    • 第3章 操作系统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本章导读
      • 3.1 操作系统概述
        • 3.1.1 操作系统的发展
        • 3.1.2 常用的操作系统
      • 3.2 操作系统的功能组成
        • 3.2.1 用户接口
        • 3.2.2 处理器管理
        • 3.2.3 内存管理
        • 3.2.4 设备管理
        • 3.2.5 文件管理
      • 3.3 操作系统的使用
        • 3.3.1 创建用户账户
        • 3.3.2 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操作
        • 3.3.3 程序的安装和卸载
        • 3.3.4 查看磁盘属性、清理磁盘
        • 3.3.5 查看任务管理器
        • 3.3.6 桌面外观和网络设置
        • 3.3.7 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 本章小结与课程思政
    • 第4章 文字处理软件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本章导读
      • 4.1 文字处理基础知识
        • 4.1.1 Word 的打开与关闭
        • 4.1.2 文档的新建与保存
        • 4.1.3 文本的录入
        • 4.1.4 多窗口和多文档编辑
      • 4.2 文档的编辑与排版
        • 4.2.1 文档的编辑
        • 4.2.2 文档的格式设置
        • 4.2.3 页面布局及打印
      • 4.3 在文档中插入各种对象
        • 4.3.1 插入图片
        • 4.3.2 插入绘图
        • 4.3.3 插入表格
        • 4.3.4 插入公式
      • 4.4 长文档排版
        • 4.4.1 分页符和分节符
        • 4.4.2 脚注和尾注
        • 4.4.3 页眉和页脚
        • 4.4.4 目录
        • 4.4.5 修订和批注
      • 4.5 AI提取文档摘要
      • 本章小结与课程思政
    • 第5章 电子表格软件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本章导读
      • 5.1 电子表格基础知识
        • 5.1.1 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常用数据类型及基本操作
        • 5.1.2 数据运算与数据填充
        • 5.1.3 工作表格式设置
        • 5.1.4 工作表相关操作
        • 5.1.5 设置打印区域及打印
      • 5.2 数据分析和处理
        • 5.2.1 数据排序
        • 5.2.2 数据筛选
        • 5.2.3 数据分类汇总
        • 5.2.4 数据透视表
      • 5.3 数据图表化
        • 5.3.1 图表的创建
        • 5.3.2 图表的编辑
        • 5.3.3 图表的格式设置
      • 本章小结与课程思政
    • 第6章 演示文稿软件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本章导读
      • 6.1 演示文稿基础知识
        • 6.1.1 演示文稿窗口组成
        • 6.1.2 创建演示文稿
      • 6.2 幻灯片编辑
        • 6.2.1 幻灯片基本操作
        • 6.2.2 幻灯片主题
        • 6.2.3 母版设置
      • 6.3 在幻灯片中添加对象
        • 6.3.1 添加图片
        • 6.3.2 添加表格
        • 6.3.3 添加声音
        • 6.3.4 添加视频
        • 6.3.5 添加超链接
      • 6.4 幻灯片放映与打印
        • 6.4.1 设置动画效果
        • 6.4.2 设置切换效果
        • 6.4.3 幻灯片放映与打印设置及相关操作
      • 6.5 PowerPoint的高级功能
        • 6.5.1 Flash动画的控件插入法
        • 6.5.2 使用触发器的方法
        • 6.5.3 使用控件插入网页
        • 6.5.4 玩转滚动文本框
      • 6.6 AI助力PPT生成
        • 6.6.1 AI生成PPT
        • 6.6.2 AI图文混排
      • 本章小结与课程思政
    • 第7章 多媒体应用技术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本章导读
      • 7.1 数字图像
        • 7.1.1 数字图像基础知识
        • 7.1.2 Photoshop的工作界面和常用操作
      • 7.2 数字音频
        • 7.2.1 数字音频基础知识
        • 7.2.2 Audition简介及其常用操作
      • 7.3 数字视频
        • 7.3.1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 7.3.2 使用Camtasia Studio录制微视频
      • 7.4 计算机动画
        • 7.4.1 动画基础知识
        • 7.4.2 使用CrazyTalk制作动画表情
      • 7.5 AI助力视频生成
        • 7.5.1 AI智能添加字幕
        • 7.5.2 AI实现绿幕与非绿幕扣像
        • 7.5.3 AI文生视频
        • 7.5.4 AI数字人播报
      • 本章小结与课程思政
    •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本章导读
      • 8.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 8.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
        • 8.1.2 常见的联网设备和传输介质
        • 8.1.3 局域网及其应用
      • 8.2 Internet
        • 8.2.1 Internet及其服务
        • 8.2.2 Web技术
      • 8.3 计算机网络应用实战
        • 8.3.1 电脑和手机的网络共享
        • 8.3.2 常用的浏览器及其操作技巧
        • 8.3.3 常用的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方法
      • 本章小结与课程思政
    • 第9章 信息安全技术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本章导读
      • 9.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 9.1.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 9.1.2 信息安全保障
        • 9.1.3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 9.2 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
        • 9.2.1 数据加密技术
        • 9.2.2 认证技术
        • 9.2.3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 9.2.4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
      • 9.3 信息化与法律法规
        • 9.3.1 信息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 9.3.2 信息化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
      • 本章小结与课程思政
    • 第10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
      • 学习目标
      • 思维导图
      • 本章导读
      • 10.1 大数据
        • 10.1.1 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 10.1.2 大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 10.1.3 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 10.1.4 大数据发展趋势
      • 10.2 云计算
        • 10.2.1 云计算的概念及特点
        • 10.2.2 云计算的分类
        • 10.2.3 云计算的应用现状
        • 10.2.4 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 10.3 人工智能
        • 10.3.1 人工智能的概念及特点
        • 10.3.2 人工智能的分类
        • 10.3.3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 10.3.4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 10.4 物联网
        • 10.4.1 物联网的概念及特点
        • 10.4.2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 10.4.3 物联网的应用现状
        • 10.4.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 10.5 5G
        • 10.5.1 5G的概念及特点
        • 10.5.2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10.5.3 5G的应用场景及现状
        • 10.5.4 5G的发展趋势
      • 10.6 区块链
        • 10.6.1 区块链的概念及特点
        • 10.6.2 区块链的分类
        • 10.6.3 区块链技术分层系统架构
        • 10.6.4 区块链的应用现状
        • 10.6.5 区块链的发展趋势
      • 10.7 量子信息
        • 10.7.1 量子信息的概念及特点
        • 10.7.2 量子信息的应用现状
        • 10.7.3 量子信息的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与课程思政
    • 参考文献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1.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2. 第3章 操作系统
  3. 3.1 操作系统概述

3.1.1 操作系统的发展

Previous3.1 操作系统概述Next3.1.2 常用的操作系统

Last updated 1 year ago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操作系统伴随计算机硬件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起初,操作系统只提供简单的工作排序服务,后因硬件设施不断更新,而渐渐发生演化。发展至今,操作系统已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硬件环境的需求。

1.20世纪50年代

将作业按照一定的特点进行分批,之后成批地提交给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处理这一批作业并输出结果,这样的操作称为批处理。批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作业建立和结束过程中的时间浪费。按照内存中可以存放、处理的作业数,批处理系统可以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

20世纪50年代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问世,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利用率,使其连续运行以减少机器的空闲时间,出现了单道批处理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的工作方式是计算机操作员把一批作业输入磁带中,系统中的监督程序会将磁带上的第一个作业装入内存并运行,当该作业处理完成时,监督程序把磁带上的第二个作业调入内存并运行,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磁带上的全部作业。由于内存每次只加载运行一个作业,所以这种批处理系统被称作单道批处理系统。

由于单道批处理系统的内存中每次仅有一个作业,这致使系统中的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为解决资源的利用率问题,出现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如图3-1所示,多道批处理系统的内存可同时容纳多个作业,如果正在执行的作业由于某些原因被暂停,那么内存中的另一个作业会被执行。多道批处理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无交互能力,用户一旦把作业交给系统,那么作业在被执行完成之前,用户不能对作业进行任何交互。

2.20世纪60年代

随着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性能不断提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分时系统,即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终端,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主机资源,内存中也可同时装入多个作业。分时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间片,当连接主机的多个用户终端提出请求时,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处理用户请求,并通过交互方式向用户显示运行结果。若作业在划分的时间片内无法执行完成,那么处理器会暂停执行该作业并开始执行下一个作业,未执行完成的作业会在下一轮继续执行。

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处理好该事件,并控制协调所有实时任务的运行。实时系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主要包括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和实时过程处理系统,我们常用的订票系统、银行事务处理系统都是实时信息处理系统,这类系统在保密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航天控制、交通控制、工业生产自动控制等系统都是实时过程处理系统,这类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极高。

3.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家用计算机开始普及,之后用户不同的需求使操作系统更加多样化,同时操作系统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大,出现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等。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伴随个人计算机的出现而诞生,这类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了较多的支持和较方便的使用接口。嵌入式操作系统是用于嵌入式智能芯片的操作系统,它的用途十分广泛,具有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高实时性等特点。分布式操作系统主要负责管理分布式系统资源处理和控制分布式程序运行,它通过网络将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对分散资源的管理等,因此,分布式操作系统具有极高的运算能力。

图3-1 多道批处理作业过程